游客發(fā)表
博山菜作為魯菜的淄博一個重要分支和組成部分。既有魯菜鮮咸脆嫩的花樣特點,又獨具特色,不少成為了中國齊文化的吃過代表性符號。博山菜長于燒、山東山菜炸、淄博拔絲等技法,花樣口味偏于咸鮮,不少略甜,吃過多使用醬油、山東山菜豆豉,淄博其代表菜有豆腐箱、花樣砸魚湯、不少酥鍋、吃過魚肚參湯、拔絲地瓜……
拔絲菜是魯菜的一大特點,拔絲地瓜是博山菜中最具代表性的甜菜之一,色澤金黃、外脆內糯、香甜可口,制作拔絲菜尤為考驗廚師的技藝。在清代淄博地區(qū)就已經開始流行“拔絲菜”,蒲松齡在《日用俗字·飲食章》中這樣描述:“北地而今興纏果,無物不可用糖粘”。博山是中國琉璃的發(fā)源地,拔絲菜品的制作與博山琉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,“拔絲”、“琉璃”制作工藝如出一轍,不同的是前者趁熱拔絲,后者是涼后琉璃。拔絲菜要趁新鮮、趁熱吃,趁熱快食,牽絲不斷而呈現出拔絲的狀態(tài)。
“豆腐箱”這道菜是被人們廣為稱道的博山特色菜,在附近的其他地區(qū)也廣為流傳。在淄博沂源就有莊戶十大碗,其中第十碗就是豆腐。制作博山豆腐箱先把豆腐切成大塊,放在鍋中炸至金黃。再將豆腐塊的上端切開做箱蓋,掏出內瓤,寓意“開箱”。把掏出的豆腐切碎炒制,再加入海米、木耳、肉餡等調勻作為內餡填入豆腐箱中,意為“下寶”。豆腐箱上鍋蒸熟,壘成寶塔狀盛進盤子里,將胡蘿卜丁、黃瓜丁、玉米粒勾芡澆汁。豆香味與肉香交融,味香醇厚,攝人心魂,堪稱經典。
魚肚參湯極具博山風味,既是地方清湯菜的代表,又是地方傳統宴席格局“四四席”中的大件頭菜。這道菜尤以干貨發(fā)制而見長,無論從原料的發(fā)制,還是清湯的提取上都頗具代表性。在制作魚肚參湯時,除發(fā)制魚肚、海參這兩種主料外,還要配以雞蛋羹、木耳、白煮肉、玉蘭片、清湯等輔料合烹成肴才能使湯的味道濃郁上口。制作魚肚參湯功夫主要還是花在前期準備食材上,魚肚先用油發(fā)炸制,然后泡在水中備用。雞蛋羹的制作更為精致了,先將雞蛋黃蒸熟后再加入蛋清繼續(xù)蒸制,雞蛋羹蒸好后切成半黃半白的片狀。吃的時候,食材加熱后澆入備好的清湯即可。湯中加入了胡椒粉,喝一口味道酸爽微辣,海參滑潤勁道,魚肚爽脆Q彈,蛋片清香滑嫩,白煮肉味香濃適口,湯頭厚道。
酥魚鍋是博山 美食 中的招牌菜。鍋底用竹坯或一次性筷子墊底,把白菜葉豎放鍋邊周圍。依次擺放藕片、白菜、豬蹄、海帶、帶皮五花肉、白菜、鲅魚,最后用老白菜幫封頂,不蓋鍋蓋。過程中除了加入食材和調味料,是不加水的。8到10個多小時后,食材中的湯汁被充分洘出,把沸溢的湯汁舀出。轉中火,高出鍋沿部分慢慢下陷后,再把舀出的湯汁一勺勺加入鍋內。湯汁全部濃縮收盡塌陷時,時候剛好,鍋內各種食材和調汁佐料已經渾然一體。博山酥鍋呈醬油色透亮鮮潤,令人垂涎欲滴。味道鮮甜酥爛,白菜熬化無形,肉凍形似琥珀。
“砸魚湯”在博山地區(qū)流行,在別的地區(qū)較為少見,想吃這道菜先要點上一道糖醋鯉魚。魚吃完后,殘骨余肉回鍋砸碎,胡椒提味,糖提鮮,打蛋花。砸出來個酸辣鮮甜的魚湯,趁熱吸溜下肚,魚肉爽滑鮮美,湯酸咸微辣回甘,絲絲入味。
“待要吃好飯,圍著博山轉。吃了博山菜,圍著天下轉”,重火烹飪、菜量飽滿的博山菜在北方菜式范疇中極具代表性,也為魯菜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(能子菲)
隨機閱讀
熱門排行
本站非盈利性質,內容來源于互聯網,如有冒犯請聯系我們立刪郵箱:83115484#qq.com,#換成@就是郵箱